昨天收到Marva Dawn的助手通知,Marva於2007.8.21早上跌倒後被送入溫哥華的醫院。
Marva Dawn自年青時已身患多種頑疾,行動不便。盼望她能早日康復!
Tuesday, 28 August 2007
Marva Dawn 跌傷入院,請記念!
Posted by FES文字事工 at 10:35 am 0 comments
Labels: 代禱消息
評唐慕華《真情真性:性偶像文化的批判》
文:余在思(教會傳道人)
我是怎樣的人?
我要成為怎樣的人?
教會是怎樣的群體?
教會要成為怎樣的群體?
以上四個問題,大概可以更深入地引導我們研讀文化神學家唐慕華(Marva J. Dawn)的小書《真情真性:性偶像文化的批判》(Sexual Character: Beyond Technique to Intimacy)。
全書以品格倫理學的進路,大量引用侯活士(Stanley Hauerwas)在The Community of Character: Toward a Constructive Christian Social Ethics的觀念,以創建一個按照聖經而組成的德性群體。短短150頁的小書,具體地切入「性」這主題之中,展現時下(北美背景)對「性」的態度,抽出其匱乏和渴望永恆的精神底蘊,並引帶出品格倫理學在實踐上可作為現世在這方面的另類選擇。
品格倫理學關心到基督教會是一個怎樣的群體這基本問題。你是怎樣的人/群體,便有怎樣的表現;你想成為一個怎樣的人/群體,你便需努力地實踐出來,讓表現與身分相稱。在「性」這議題之上,作者認為品格倫理學能幫助我們對事情提出更好的問題(頁35);它擺脫了以僵化的規條作為行為法則,將焦點放於上帝恩典積極的邀約,以及人的順服所帶來令人喜悅的結果上(頁30)。這樣的做法,成就更大的和平,除去自義造成的暴力。
全書開首,作者便針對因「性」觀念的混亂而導致人性被扭曲這危機,提出強而有力的批判。她借助以祿(Jacques Ellul)的評論,指出科技環境造成人與人、代與代之間關係的急劇疏離,而不斷的追求「性」,卻未能滿足親密關係的需要,而只會令人跌入空虛厭倦的困局中。當鋪天蓋地對「性」的錯謬觀念在蔓延,教會以其獨特的身分,究竟可以提出甚麼新問題來理解此處境,並為活在這樣的文化環境裡的人提出甚麼可以依從的方向?
對性的了解,作者認為聖經的教導重點不是歡愉、不是無止境的滿足,而是忠貞和委身,這跟世界狂轟濫炸宣傳的快感追求完全截然不同。作者認為人的價值不在於由性能否得到性滿足、性高潮來定義(參頁16),甚至婚姻關係也同樣不是以「性」來界定好壞的。正因如此,作者花了很大的力度建立一個社群交往安全網(作者用「彈床」比喻)的敘事/論述,透過代代相傳,教會努力建立一個更穩健的兩性交往模型,讓年輕一代可以清楚認識到上帝對性和婚姻關係的設計。 當我們在群體中能找到愛、體諒和接納時,我們合乎聖經的社交和兩性關係才得以正當地發展。
本書的下半部分談論跟「性」相關的事情,其中包括友誼、同性戀、婚姻、離婚、養兒育女、墮胎等,當中有關同性戀的篇章,筆者認為對今天香港教會界討論得鬧哄哄的《性傾向歧視條例》立法甚具參考價值,因為當中提出了一種pro-active的方向,為教會回應(react)社會議題方面開闢了更具普世性的關懷視野,也避免教內支持和反對立法者彼此因釋經和意見不合而使用暴力(參頁84)。
唐慕華的著作實而不華,用字淺簡,生活性例子很多,行文之中見誠意,所以可讀性甚高。筆者認為基督徒及教會在尋找回應世俗文化潮流的當兒,唐慕華的著作猶如一道清流,為申明和建立起教會的使命和身分提供了不可忽視的獻議。
Posted by FES文字事工 at 9:21 am 0 comments
Labels: 書評/推介
非凡的敬拜——重尋敬拜與佈道的關係與意義
《非凡的敬拜》試讀
Posted by FES文字事工 at 9:18 am 0 comments
Labels: 作品簡介
無望世界真盼望——科技社會中的信仰生活
《無望世界真盼望》試讀
Posted by FES文字事工 at 9:11 am 0 comments
Labels: 作品簡介
真情真性——性偶像文化的批判
《真情真性──性偶像文化的批判》試讀
Posted by FES文字事工 at 9:08 am 0 comments
Labels: 作品簡介
Monday, 27 August 2007
重倡失落的安息日傳統
文:Louis(FES Press前編輯)
本地曾出版有關安息日題目的書籍數量不多,筆者於中文大學崇基圖書館內搜尋過,最近期是唐佑之博士所著的《主日的禮讚——安息日與主日》(卓越書樓,1994)。另外相似的有證道出版社替丁良才牧師出版的《論安息日與主日》,但已經是1952年的事。稍為觸及安息日題目的,亦有王明道在《幾個關於日子的問題》(晨星,1986)中名為〈基督徒必須守安息日麼?〉的一章。而翻譯著作,則沒有任何出版。
以上提過的三本有關安息日的書籍,都是「重主日」而「輕安息日」的。前人都是針對王明道章名的問題「基督徒必須守安息日麼?」展開辯論,而結論就像唐佑之的書名中所示,雖然安息日跟主日同樣值得基督徒關心,但要「禮讚」的還是「主日」。因此以推許「安息日」作為招徠的中文書,在本地基督教出版界還是首次出現。
前人為甚麼重主日而輕安息日?這是因為有些教友在以前曾主張基督徒應該遵行十誡中的第四誡「當紀念安息日,守為聖日」,否則便得罪神。(這個安息日,不是我們今天的星期日;無論聖經或是早期教會,提到安息日都是指第七日,即是現在的星期六。今天有人將禮拜日當作安息日是錯誤的。安息日是安息日,主日是主日。有人說這改變是羅馬教倡議的,但遭到歷史學者反對。)這便惹來一班「按正意分解真道」的牧者們回應,反駁說得救全是恩典,非出於行為,所以基督徒不用守在安息日停止工作的誡命。
前人貶安息日,推許主日,可是主日的意義不同於安息日。(順帶一提,既有人將禮拜日當為安息日,亦有人以為安息日是主日。這爭議是從對啟示錄中 「主的日子」的詮釋引起的,我在這裡所講的主日是指星期日。)主日是基督徒記念耶穌復活的日子,基督徒在這日會聚集一起,敬拜神,盼望祂的再來,並且彼此相交,與肢體結連。今天教會崇拜時的程序,如唱詩、讀經、解經、奉獻、祈禱和愛筵等,便是信徒守主日的實踐。
但無論在精神或是實踐上,主日跟安息日是有所不同的,將兩者混淆是一個錯誤,會導致安息日這個猶太人傳統漸遭遺忘。這帶來的後果是,面對社會發展、科技進步等文明演變對生命(包括身體和靈性的)的不良影響時,基督徒發現自己無力招架。知識分子唐慕華發現安息日這正在式微的古老傳統能在今時今日再度發光,因此寫成《俗世中的安息日操練》(Keeping the Sabbath Wholly),呼籲信徒操練「停止」、「休息」、「擁抱」和「享受」四部曲,使心靈和身體回復平衡,減少商業社會、科技社會無形卻無遠弗屆的進步文化、果效主義、成功思想等等病態價值觀對靈性的傷害。
Posted by FES文字事工 at 11:26 pm 1 comments
Labels: 書評/推介
俗世中的安息日操練
安息日傳統對屬靈生命的存養有很重要的價值,也是顛覆世俗文化的力量。本書深入淺出地幫助讀者在生活中實踐寶貴的安息日操練。
《俗世中的安息日操練》試讀
Posted by FES文字事工 at 6:20 pm 0 comments
Labels: 作品簡介
Sunday, 26 August 2007
籌備工作日誌 2007.8.23
FES總幹事、出版部同工、市場部同工、總辦公室以及畢業生團契的同工召開會議,討論有關工作。
Marva Dawn已鐵定在11月1日至8日來港。這次會議中,我們初步討論了一些工作安排和Marva Dawn的行程等。
FES視這次Marva Dawn的來港,為慶祝五十周年的活動。據總幹事說,Marva Dawn身體不好,不能安排大量的演講。很難想像,一個軟弱的身軀還能具有這麼大的活力和批判力。
我很喜歡Marva Dawn 的書,很期待能和她見面。這幾天我也努力禱告,求神使用她的來港,讓人更認識她那頑強的生命。
Posted by FES文字事工 at 10:15 pm 0 comments
Labels: 工作日誌
我看唐慕華
唐慕華是一個國際性的神學家、作者、教授。她創辦了「基督徒裝備事工」(Christian Equipped Ministry);專長是基督教倫理和鑽研聖經。
我喜歡讀唐慕華的書,因為她的作品很忠於聖經,她常以聖經來對應我們今天面對的很多道德倫理和人生的苦難問題,我們不會覺得她在談空談理論,而是真正活出神的道。同時,她藉神的話語啟發了基督徒的生活方式,例如她在《俗世中的安息日操練》一書中介紹的生活方式,教我們在繁忙中怎麼過合神心意的生活,有很清新的見地。
她在 Joy in Our Weakness 一書中,用啟示錄道出我們面對苦難和在軟弱中能顯出神的喜樂。她能有此說服力,不是憑想像或理念,而是有著活生生的生命見證。她在此書的引言中,表明她的身體幾乎沒有甚麼地方是無病的,而她的人生也經歷過其他傷害。縱然她背著軟弱的身軀,但她的生命卻發出光芒,那份喜樂和活出基督的真諦實在是表露無違。這與今天講求成績、效能、健康財富的信息背道而馳。基督徒的生命是以苦難來磨練的。而她對神話語的堅持和謹守,更是對今天教會妥協於世界價值觀的一個當頭棒喝。
Posted by FES文字事工 at 10:14 pm 0 comments
Labels: 書評/推介
唐慕華的文化批判
文:胡志偉牧師(香港教會更新運動總幹事)
筆者在「維真學院」(Regent College)享受安息年假進修時,無緣親自上唐慕華(Marva Dawn)的課;至2002年11月她應建道神學院邀請來港領會,筆者才有幸能與作者交談,一睹作者之風采。外表衰弱的她,卻掩蓋不了她對當代拜物文化深 切的批判,她敢言的「先知式聲音」猶如耶利米先知那股不能抑制的火在文字與言語內燃燒。她對社會文化的卓越洞察師承以祿(Jacques Ellul),唐慕華的博士論文正是探討以祿對權勢有關的概念。
出身信義宗的唐慕華,擺脫了若干福音派對「創造」的輕視,她要福音信仰人士回復對整個受造界的欣賞與肯定。她毫不留情地批判「功能式信仰」(functional faith),即只為討好受眾而降低了——甚至放棄了——對造物主榮美應有的崇敬。唐慕華指出,世上權勢有其限制,但墮落的人性會把權勢「偶像化」,這正反映在性與金錢對世人的轄制上。她與以祿一樣,痛罵科技文化與消費文化入侵教會,使信徒的信仰生活變得「娛樂至上」,懶得思考,而基督徒群體生活也失掉了應有的美善與恩典。
唐慕華不像基要派那樣對文化存有敵意,封閉自守,不樂意與世俗文化對話。她在《真情真性──性偶像文化的批判》一書,教導信徒正面欣賞上主創造之性,而她否定的是「欠缺意義而沒有關係的性」,世俗文化把美善的性歪曲為交易的商品,失掉了原有群體性的向度。
唐慕華認為「群體」(community)已在俗世中,甚至在教會圈子中,被掏空了其豐富的內容。面對高調「個人自我化」的文化,人與人之間關係疏離,唐慕華重視的是基督徒群體的建立,只有透過公眾崇拜、集體代禱、共同研經、彼此款待,我們才能在異文化中建立「另類的社會」(alternative society)。科技文化的宰制,使俗世中人對「真實的群體」(Truly The Community),存著極大的渴求。「群體」的建立,就是基督徒一方面可以坦誠地向對方發問批判性的問題,另一方面又能與外人重建復和關係。她渴求教會在當今世代中,真能發揮「使人和睦」的功效。
閱讀唐慕華之著作,讀者不難發現作者投入生活、熱愛生命,又能退下來,對身處的社會與文化,作出反思與批判。在她身上,你不難發現巴特、以祿與侯活士的身影;然而她能柔性地結合,賦予美學的觸覺,向讀者呈現的是多彩而豐富的景觀。
Posted by FES文字事工 at 10:10 pm 0 comments
Labels: 書評/推介
訪問Marva Dawn(寫於2002年Marva Dawn來港)
文:廖港森(前FES出版部編輯) 歸類 「我認為自己難以被標籤歸類,因我會從社會學、神學,和聖經研究等不同角度剖析問題。但總言之,我飾演學術界和平信徒之間的橋樑,這基於我既有學院訓練的背景,亦曾在校園事工機構工作過所致。」 唐慕華(Marva Dawn)的導師尤真‧畢德生(Eugene Peterson)認為Is it a Lost Cause? Having the Heart of God for the Church's Children是她最重要的著作。唐則認為自己最好的作品是Power, Weakness, and the Tabernacling of God。 另外,唐慕華能應付困難,是有三方面的支持。第一,是自小已學習聖經,神的話語堅立了她的信心,在風浪中仍握緊耶穌的手。第二是父母親的榜樣。唐的父親是個牧師,深諳風琴。唐慕華記得自己五歲時,便是坐在彈奏風琴的父親旁邊,聽著爸爸將琴聲獻給上帝。望著爸爸在事奉中渾然忘我,年紀小小的唐慕華聽到了上 帝溫柔的呼召。第三,唐慕華得益自所屬的信徒群體。肢體的愛心,使她真切體會神的同在。
火
2002年11月7日,我們出版社編輯一行四人,從佐敦的辦公室出發,乘搭地鐵到中華基督教會青年會國際賓館,與因獲建道神學院邀請來港擔任研討會講員的唐慕華博士做訪問。
唐慕華穿了粉紅色的馬球恤,披一件白色、佈滿花朵圖案的外套、黑色布質長裙,戴了一條十字架頸鍊。整個訪問期間,她的丈夫Myron伴隨身旁。赴會者還有負責翻譯的陳先生和我們出版社的零售總監。我們各人互相介紹後,便往二樓餐廳進行訪問。
「身為作家,最重要是心中有信息想與人分享,若不說出來,就會心中不安,甚至內心有如火的感覺。你同意嗎?」我們的資深編輯問。
「你說得對,我寫作的動力來自內心的一把火。」唐慕華徐徐道。
唐博士在維真神學院取得基督教倫理和聖經科博士學位後,便開始一邊周遊講學,一邊著書立說,迄今已有十多本作品面世,本出版社取得八本的翻譯權。首本《俗世中的安息日操練》,將於今年年中出版。
雖說唐博士的書種多樣化,但敬拜是唐慕華恆切關心的主題。我們其中一位經常在聚會帶領敬拜的編輯提到,唐慕華那兩本關於敬拜的書,很影響他音樂事奉的方向和價值觀,他以她為事奉上的屬靈師傅。
「姑且稱我的作品為『靈性神學』吧!」唐慕華呷了一口綠茶,想出了一個最貼切形容其作品的類別。
「抑或叫『默觀式智性』(contemplative intellectual)呢?」我們的出版總監回應說。
唐女士沉默了一會,像是聽到了一個很新鮮的詞彙:「很相似呢!我想我們指的是同一種意思。」
苦難
學識淵博的唐慕華,曾在自己的書裡透露自己身體的軟弱:她走路蹣跚,因骨質有問題而曾長期坐輪椅;她有一隻眼已看不清楚,需要丈夫很多細節上的照顧;她內臟功能的毛病極多,說話時經常咳嗽。另外,她有過一些傷心的遭遇。因此我們的編輯有興趣知道,她是如何面對人生的痛苦呢?
「面對痛苦,意志是非常重要的。今天的人常講感受、情緒,並以為聖經常提及的『心』(heart)是指人的感覺,但原文中那個『心』翻出來是『意志』的意思。」
聞名遐邇的唐慕華,不但沒擺出架子,訪問時回答誠懇,我們編輯們都十分欣賞和敬佩。
「我願意在作品裡開放自己,純粹因為我相信,這樣子對讀者有造就。假如我手寫上帝是信實的,但缺乏親身經歷的故事,對讀者便沒有足夠說服力了。」
〔原文刊於: http://www.wenzi.fes.org.hk/?PID=_ARTDTL&SID=114 〕
Posted by FES文字事工 at 9:44 pm 0 comments
Labels: 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