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26 August 2007

訪問Marva Dawn(寫於2002年Marva Dawn來港)

文:廖港森(前FES出版部編輯)



2002年11月7日,我們出版社編輯一行四人,從佐敦的辦公室出發,乘搭地鐵到中華基督教會青年會國際賓館,與因獲建道神學院邀請來港擔任研討會講員的唐慕華博士做訪問。

唐慕華穿了粉紅色的馬球恤,披一件白色、佈滿花朵圖案的外套、黑色布質長裙,戴了一條十字架頸鍊。整個訪問期間,她的丈夫Myron伴隨身旁。赴會者還有負責翻譯的陳先生和我們出版社的零售總監。我們各人互相介紹後,便往二樓餐廳進行訪問。

「身為作家,最重要是心中有信息想與人分享,若不說出來,就會心中不安,甚至內心有如火的感覺。你同意嗎?」我們的資深編輯問。

「你說得對,我寫作的動力來自內心的一把火。」唐慕華徐徐道。

唐博士在維真神學院取得基督教倫理和聖經科博士學位後,便開始一邊周遊講學,一邊著書立說,迄今已有十多本作品面世,本出版社取得八本的翻譯權。首本《俗世中的安息日操練》,將於今年年中出版。



歸類

「我認為自己難以被標籤歸類,因我會從社會學、神學,和聖經研究等不同角度剖析問題。但總言之,我飾演學術界和平信徒之間的橋樑,這基於我既有學院訓練的背景,亦曾在校園事工機構工作過所致。」

雖說唐博士的書種多樣化,但敬拜是唐慕華恆切關心的主題。我們其中一位經常在聚會帶領敬拜的編輯提到,唐慕華那兩本關於敬拜的書,很影響他音樂事奉的方向和價值觀,他以她為事奉上的屬靈師傅。

「姑且稱我的作品為『靈性神學』吧!」唐慕華呷了一口綠茶,想出了一個最貼切形容其作品的類別。

「抑或叫『默觀式智性』(contemplative intellectual)呢?」我們的出版總監回應說。
唐女士沉默了一會,像是聽到了一個很新鮮的詞彙:「很相似呢!我想我們指的是同一種意思。」



苦難



唐慕華(Marva Dawn)的導師尤真‧畢德生(Eugene Peterson)認為Is it a Lost Cause? Having the Heart of God for the Church's Children是她最重要的著作。唐則認為自己最好的作品是Power, Weakness, and the Tabernacling of God。

學識淵博的唐慕華,曾在自己的書裡透露自己身體的軟弱:她走路蹣跚,因骨質有問題而曾長期坐輪椅;她有一隻眼已看不清楚,需要丈夫很多細節上的照顧;她內臟功能的毛病極多,說話時經常咳嗽。另外,她有過一些傷心的遭遇。因此我們的編輯有興趣知道,她是如何面對人生的痛苦呢?

「面對痛苦,意志是非常重要的。今天的人常講感受、情緒,並以為聖經常提及的『心』(heart)是指人的感覺,但原文中那個『心』翻出來是『意志』的意思。」


另外,唐慕華能應付困難,是有三方面的支持。第一,是自小已學習聖經,神的話語堅立了她的信心,在風浪中仍握緊耶穌的手。第二是父母親的榜樣。唐的父親是個牧師,深諳風琴。唐慕華記得自己五歲時,便是坐在彈奏風琴的父親旁邊,聽著爸爸將琴聲獻給上帝。望著爸爸在事奉中渾然忘我,年紀小小的唐慕華聽到了上 帝溫柔的呼召。第三,唐慕華得益自所屬的信徒群體。肢體的愛心,使她真切體會神的同在。

聞名遐邇的唐慕華,不但沒擺出架子,訪問時回答誠懇,我們編輯們都十分欣賞和敬佩。

「我願意在作品裡開放自己,純粹因為我相信,這樣子對讀者有造就。假如我手寫上帝是信實的,但缺乏親身經歷的故事,對讀者便沒有足夠說服力了。」


〔原文刊於:
http://www.wenzi.fes.org.hk/?PID=_ARTDTL&SID=114

No comments: